1
今年酒店行业的特殊性
从酒店的周期规律来看,其复苏通常遵循以下顺序:1.复苏期:供给收缩带动OCC恢复,但ADR相对稳定,甚至可能继续下滑,RevPAR同比由负转正;2.过渡期:需求回升但供给尚未达到相匹配程度,OCC和ADR提升推动RevPAR进一步上涨;.繁荣期:供给开始匹配需求,RevPAR增长完全由ADR提升推动,OCC稳定甚至开始下滑;4.衰退期:供给开始过剩,OCC和ADR共同下滑,行业开始衰退直至供给收缩进入下一轮周期。然而,今年的酒店行业前10个月比较特殊,OCC的提升速度比较慢,ADR直接跳升,带动RevPAR快速上行,并超过年同期水平。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国庆以后,OCC和ADR双双回落,均低于年同期水平。这就难免让人有点担忧,到底是季节性因素引起的暂时性需求下降呢?还是开店速度太快了呢?2
需求有所回落,但倾斜不大
从24城地铁客运量来看,出行量比年高。从民航数据来看,客流量出现季节性下滑,11月客运量同比年下降了7%,但这主要是因为国际航班尚未恢复,国内客流量稍微下滑,就会导致客运量下滑比较大。总的来说,需求有所下滑,但下滑的斜率暂时还不大。至于未来会不会持续下滑,主要可能看未来经济复苏的速度。由此可以猜测,酒店的供给可能出现了井喷。中国酒店建设项目总数创历史新高
根据最近发布的LE《年第三季度中国酒店建设趋势报告》,三季度末,中国酒店建设项目总数创下了个项目的历史新高,共有68.6万个房间。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高端和中高端连锁项目的数量达到了项目数和房间数的峰值。高端连锁有个项目和19.8万个客房;中高连锁有个项目和19.4万个客房。高端和中高端连锁占建设项目的5%和55%。在建项目只是冰山一角,更大的增长来自于存量物业的新开张。4
酒店数量超过年
根据中国饭店协会的数据,0-2年国内酒店数量下滑,由27.9万家减少至25.2万家,国内酒店客房数由15万间减少至万间。国联证券的一份报告中,引用了酒店之家关于酒店存量变化数据。截至到年11月19日,中国酒店(15间房以上)数量为4.4万家,达到年末的%。不过客房数为万间,为年末的98%。房间数增长速度赶不上酒店数量的增长速度,原因很可能是小型酒店开业的数量更多!从酒店平均房间数来看,现在是50.4间,年是52间。疫情期间,由于单体酒店倒闭得多,连锁酒店逆势扩张,1年-2年,酒店平均房间数还高于年末的水平。从上图能看出,年酒店平均房间数有一个快速下降的过程,说明这段时间内,小型酒店开业的数量增长很快。这也可以理解,开一个小型酒店所需的时间更短,所需资金更少。不过从房间数来看,由于中大型酒店的开店周期更长,所以房间数的恢复程度上距离年还有一点点距离。很可能到年底就恢复到与年同等水平了。5
扎堆中高端酒店
今年中高端和高端酒店新建项目创出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存量方面也是中高端酒店恢复得更快。而经济型酒店还没有恢复到年末。截至年11月19日:经济型/中档型/高档型/豪华型酒店数量恢复至19年末的94.%/.%/1.4%/10.4%。经济型/中档型/高档型/豪华型酒店房间数分别恢复至19年末的84.4%/.1%/.0%/.5%。正因为经济型酒店还没有恢复到年的水平,因此,虽然经济型酒店的出租率不及年,但房价仍然高于年同期水平。需求持续低于供给,经济型酒店的RevPAR在11月反超年同期,见下图。相比而言,中高端酒店随着供给恢复,房价开始稳不住了。为什么中高端酒店供给恢复得快呢?第一,疫情对中高端酒店的影响相对较小,倒闭的酒店少;第二,随着亚朵等品牌的崛起,市场看到了赚钱效应,纷纷效仿;第三,各酒店集团在清除落后产能的同时,清一色向中高端倾斜,可能是基于消费升级的战略。这样的从众行为会不会最终导致中高端酒店供给过剩呢?现在还很难判断。不过我们也看到了酒店行业的通病:哪里赚钱就一窝蜂的跟风!6
民宿野蛮生长
根据iFIND数据显示,年和年民宿新增注册量分别是2.28万和.2万。而年新增注册量只有区区的多家。疫情期间,各类型酒店均出现了下滑态势,唯独民宿逆势狂奔。0年到2年新注册量分别是.8万,.77万和.85万。年不再受疫情影响,新增注册量更是离谱,截至11月底,达到了7.86万。由于民宿的房间数量少,所以对中国酒店业整体的房间数贡献不大。不过,市场对民宿的需求真的如此旺盛吗?现在存续的民宿数量已经达到了21.6万家。明年会不会增加到25万以上呢?结
展望4年
通过以上的数据汇总,我们可以发现,年是酒店业集体狂奔的年份。到年底,酒店供给大概率会达到甚至超过年的水平。然而,从各酒店品牌对未来的规划来看,都是大踏步快速前进。因此供给可能中短期内还会继续快速增长。但需求呢?短期内充满的了不确定性。一切都取决于国内经济复苏的斜率!或者居民的消费偏好是否持续倾向于旅游出行!这一切都给4年的酒店行业带来一丝隐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