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王梦琳/整理受访者供图
1月19日晚上7点半,一位密接人员完成了14天的集中隔离,终于坐上了回家的车。
医院脊柱骨科Ⅰ护士长牛培君看着转运车渐渐消失在视线里,回忆起大家刚来时的忐忑与不安、分别时的叮嘱和祝福,14天的集中隔离,14天的守护历历在目。
她说:“大家能平平安安回家,就是我最开心的事情。”
时间回到1月12日下午3点,牛培君与医院4名医务人员到达任务酒店,对密接人员展开防疫防护工作。
到达酒店的第一天,我们5人首先接受了相关工作培训,细化了工作流程。
晚上7时50分,我们接到转运中心的通知:第一个密接人员即将到达。
一切准备就绪后,我们“全副武装”来到隔离酒店楼下。
还记得那天晚上室外寒风凛冽,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尽管在防护服里套了几层厚厚的衣服,还是感觉很冷。
随后,陆陆续续又到达7位被隔离人员,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严密的隔离防护,能感受到他们的紧张不安。
其中,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一家四口,80多岁的老太太和她的儿子、孙子和孙女。
第一天晚上他们到隔离酒店后进行了核酸采样。第二天早上,我们接到通知,老太太的儿子和孙女核酸检测结果异常,复采复检后结果仍为阳性,医院接受隔离治疗。
到了第三天,老太太孙子的核酸检测结果出现异常,阳性。
一家四口只剩下老太太一人,到了第四天,她一直稳定的体温,一下就高烧到39°C,还一直咳嗽。
老太太耳朵也比较背,看到我们给她做核酸采样,很紧张,一直在躲闪。我们一边安抚老太太的情绪,让她别害怕,一边完成了核酸采样。
遗憾的是,老太太结果出来了,也是阳性。
说到我们的日常工作,每天早上6点起床,起床后第一项工作就是检查清洁区的医疗工具箱、查看需要做核酸检测人数,粘贴核酸采样标签,穿上防护服。
6点30分,准时进到隔离人员房间,在半个小时内完成核酸采样、健康询问等工作。
全体隔离人员的鼻拭子、咽拭子采样要保证及时送检。
每日进行3次消杀,我们得背着40斤的消毒器械,在走廊、桌面、墙角等地喷散消毒液,然后等半个小时后再去擦拭干净。
凡是用过的拖布和抹布都要以有效氯含量为mg/L的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物品、家具表面等可能被污染的区域每天要消毒2次。
特别是每个隔离房间门口都放着一张桌子,大家的日常生活用品和食物都会放在桌子上,所以任何角落都不能放过。
1月13日上午8点,当时看到中风险地区有增加,大家也都跟着紧张起来。
但当我们穿着防护服回到属于自己“战场”的时候,所有的紧张和恐惧又都忘记了。
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数个小时,虽然经常会被汗水浸透;每天一套消杀流程走完,虽然会感到浑身酸痛;为核酸结果异常的患者复采复检,虽然有风险,但大家都明白,作为医护人员,穿上防护服的那一刻,陪伴在每一位隔离人员的身边,我们就必须肩负起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