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书新书走进松江聚焦松江新城的过去

    

《走进松江》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著

上海通志馆?杨婧乔志远编

学林出版社

《走进松江》聚焦松江新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点带面地介绍“上海之根“松江的文化渊源,上海第一座”新城“的规划建设,松江新城围绕g60科创走廊的一系列新布局,在创建产城融合、文旅融合、宜业宜居的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方面的积极探索。有历史的遗迹,更有现代城市新规划的辉煌,通俗、生动地揭示了松江新城的发展脉络,体现上海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的内涵。

作者简介

杨婧,复旦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上海通志馆展示活动部副主任,馆员。研究领域有上海地方史志文化、地方文献整理研究、方志学等。

乔志远,日本广岛大学文学硕士,上海通志馆期刊采编,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上海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历史人文领域研究与普及工作。

新书看点

服务新城建设

“新城建设”是上海积极谋划长远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布局,历史赋予松江的光荣使命和发展契机。《走进松江》充分体现了地方志系统围绕大局、服务中心,积极用好地方志资源,发挥存史、育人、资政职能的主动追求,为新城建设增添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生动鲜活的“四史”教育

聚焦改革开放以来松江的产业发展和城市公共建设成就,突显地区产业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并进的全面发展战略,发挥松江新史的模范、引领作用。

突出乡土特色、展现人文风貌

通过生动的史实,典型的案例,精美的图片,引领读者走进松江的历史古迹和风景名胜,让人身临其境,感受松江的文化魅力。

采石坑里的“世界建筑奇迹”

在佘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有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深坑”以及依附深坑崖壁而建的奇妙建筑。在网上,这座建筑被称作世界上最“坑”的酒店,是游览佘山时不可错过的“打卡圣地”;而在工程师眼中,这座建筑则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是无数同仁用智慧与汗水铸就而成的工艺品——它就是上海佘山世茂深坑酒店,全球首个建造在废石坑内的自然生态酒店。

从“卢山”到“深坑”

介绍深坑酒店,要先从深坑的由来讲起。深坑酒店位于上海佘山脚下的天马山深坑内,这个深坑的形成并非天然,而是一座山的消亡史,一段历史岁月的见证。据《嘉庆府志》记载,这里本是一座名为“卢山”的小山丘,山下还有一条蜿蜒的小河。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11月8日,日军攻占松江城,他们一边烧杀掠夺,一边在周围寻找合适的地方建碉堡。9日,日军第47联队在途经佘山时,发现这里地势高、视野好,水路运输方便,决定在此构筑工事,便留下第3、第8中队警备佘山镇。接到命令的第3中队队长三明保真大分析地形后,决定利用小河在周围构筑防御工事,紧邻小河的卢山自然也被日军看重,准备在山头盖几个简易的碉堡。就在这时,完成“死守松江三日”任务,正按军令向北撤退的国民革命军第67军一部、62师一部、75师一部也到了佘山。两军相见分外眼红,当天晚上,67军就向卢山山头的日军第3中队发起冲锋,准备将其尽数歼灭,人数占劣势的日军只能躲在简易工事里反击。在67军的猛烈攻势下,第3、第8中队损失惨重,卢山也在无数子弹与手榴弹的洗礼下化作焦土,直到听到消息的日军第13联队前来支援,67军才放弃围攻,变换路线撤退。此后,日军依托山势在这里建起一座又一座碉堡,这些防御工事直到抗日战争结束后才被弃用。

上海解放后,百废待兴的松江城需要大量重建用的石料,距离近、水路运输便捷的卢山成了炸山采石的好地方。年,大量轧石厂迁移至卢山,炸取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的石材。随着需求量的暴增,开挖面积与深度也不断增加,山丘被夷为平地,又渐渐下陷,最终形成直径米,深80多米的巨型深坑。直到年,上海市矿产局停止核发采矿许可证,轧石厂纷纷转移、关闭,深坑才没有继续扩大。然而,经过长期无节制的开发,卢山已荡然无存,而挖采形成的天马山深坑也无人问津,如同一道无法遮掩的疤痕。

从“深坑”到“酒店”

经过数年的沉寂,天马山深坑迎来重生的曙光。一个偶然的机会,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到佘山参观,看到了与周遭风景格格不入的深坑。在了解它的前世今生后,许荣茂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把这里打造成一个震撼世界的酒店,把城市的伤痕变为瑰宝,绽放出它的震撼和美丽。”在他的推动下,8年,深坑酒店正式立项,计划在天马山深坑建造一座下沉19层,包含水下客房、坑内景观房、空中花园、景观瀑布等设施的综合性酒店。年3月,深坑酒店正式动工,一场为期5年的大工程揭开帷幕。

松江深坑酒店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从动工的第一天起,工程师们就感受到任务的艰巨——一般工程的打桩工作只需做几次地质勘查(简称“地勘”)就好,但深坑不仅又大又深,而且废弃多年,各层岩石的风化程度都不相同,几次地勘根本无法全面地把握地况,如何确保多根桩的稳定性成为第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没办法,现场作业的工程师们只能“一桩一探”,每根桩打下之前都要进行细致的考察,光打桩就花了2年;由于酒店紧贴崖壁而建,主体结构会与坑壁围岩发生大面积碰撞,只有经过爆破清理后才能施工。然而坑深坡陡、地质复杂,里面的变量太多,“用什么炸,从哪里炸,炸多少”等问题也令爆破工程师伤透脑筋。为了加固生态崖壁,加一道保险,施工团队在爆破完成后又在坑口部位锚入99根35米长的锚索,在酒店背部崖壁打入根平均10米深的锚杆,把酒店紧紧“拴”在崖壁上。

此外,针对抗震、防洪、防火等问题,工程师们也在全面分析后给出了自己的解答:一般建筑的钢结构只设地面一个支点,深坑酒店则用“底部固接+顶部简支”的方式在建筑上下各设一个支点,使得主体更加稳固,抗震设防烈度达到7度;深坑酒店三面环河,本身也是个可蓄水的坑,为了避免河水漫灌的情况,工程师们分析了百年来的松江水文资料,以年最高水位3.73米为参照,不仅设置了高达4.2米的防洪墙,还配备6台泄洪设备,水位一旦超过安全区间就会自动启动;为了防火,施工团队除在建筑内部安装了四座消防电梯外,还将室外崖壁原有的采石栈道加固成一个专用的消防疏散通道,客房阳台之间也都用玻璃相隔,一旦发生险情,客人们就能用消防锤砸碎玻璃,通过消防电梯与疏散通道撤离。在建造过程中,施工团队共拿下38项技术专利,解决了五项首创难题,将许多结构上的不可能变成可能,书写了属于他们的奋斗故事。

克服重重阻力,深坑酒店的技术难题已解决大半,只等设计师为它赋予独特的灵魂。为了确保效果,世茂集团邀请迪拜帆船酒店、苏州金鸡湖酒店、上海松江泰晤士小镇的主设计师马丁·约克曼(martinjochman),请他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初见深坑,马丁·约克曼就为之倾倒:“我第一次来到深坑,崎岖不平的崖壁、涓涓而泻的瀑布、寂静的水潭以及远处绵延的绿色山丘,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做一个真正在大自然中生长的酒店,而不是仿生建筑’,这是我的灵感来源。酒店要与崖壁、瀑布、水潭、山丘对话,同时也要与佘山呼应,在当地的特色和文化中生长。”为了充分展现深坑酒店的美丽,马丁运用“敏感设计”,调动情感思维与感官直觉,让山、崖壁、瀑布形成抽象的自然语境,赋予深坑酒店独一无二的魅力:酒店大堂的墙壁设计成互相叠加的岩壁矿石,既凸显了深坑酒店的“矿石”历史,也让整个大堂显得立体起来;水下2层客房的玻璃外是深坑底部的水池,客人可以在这里与水生物面对面,如同置身于海洋一般……这些设计呈现的点点滴滴,都是结合了深坑山丘、崖壁、瀑布、植被等自带的天然元素,真正做到让自然融入建筑之中。

逐渐成形的深坑酒店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荣誉也纷至沓来:年,深坑酒店在香港获得mipim亚洲“中国未来最佳建筑”金奖;年在伦敦获评“最佳国际酒店建筑”,美国国家地理《伟大工程巡礼》纪录片称其为“世界十大建筑奇迹”;年获得中国奢侈酒店与度假村设计高峰论坛“最佳酒店设计”;年9月荣获第十八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如今,深坑酒店已成为佘山度假旅游区的一张靓丽名片,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旅客,感受人类与自然共同造就的“桃花源”。

纵观深坑酒店的建造过程,施工团队充分利用了深坑的自然环境,极富想象力地建造一座五星级酒店,整个酒店与深坑融为一体,相得益彰;设计团队以山为形,画水为瀑,取境造意,打造开放式的互动空间,营造自然诗意的归属感。这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也是松江自然、人文、历史的集大成之作。更难得的是,无论是设计理念还是具体呈现,深坑酒店都做到了自然与人居的共生融合,成为都市环保的成功典范。

资料:学林出版社

编辑:沈阳

    

上观号作者:书香上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4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