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尽快遏制疫情,切断传染途径,武汉市多个区征用了多家酒店宾馆,对密切接触者和疑似病例进行集中隔离观察。
这些集中收治隔离点究竟什么样?隔离人员生活情况如何?楚天都市报记者实地探访了汉阳、洪山、武昌三家隔离观察点。
开车送人的司机
也要消毒登记
3日中午,一辆警车停到汉阳米粮一家酒店门口,走出车门的是桃花岛社区居民杨爹爹。1月24日,他的老伴确诊,医院,但没有住到隔离病房。期间,杨爹爹一直陪护老伴。前日,老伴住进隔离病房后,作为密切接触者,社区马上通知他隔离。
在酒店门口,值守的医护人员防护严密,先对杨爹爹全身喷洒消毒。一楼大厅,设有一处半污染区,浸湿的地垫占满消毒水,可对鞋底和行李进行消毒。医护人员为杨爹爹测量体温,详细询问了他的接触情况,并告知隔离期间注意事项。
“这个比居家隔离好,我在这里至少不会影响到别人。”杨爹爹说,如果在家隔离,难免要接触子女其他亲人。听说到酒店隔离,他没有犹豫,从家里收拾好了换洗衣服、洗漱用品和口罩就去了社区。而一旦进入房间,他就只能待在房间,14天后才能出门。
负责这家酒店的医疗小组来自汉阳区妇幼保健院,从大年初一,该院党支部书记易海涛就一直坚守在酒店,吃住都在这儿。
易海涛介绍,这里的隔离点并非接纳所有人,只有与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在没有症状的情况下,经过社区送过来,才能住进酒店。留观期间,不能出门,一旦发现症状,就会安排送到发热门诊,进行下一步治疗。
此前,这里的隔离点累计观察28人,其中有3人解除隔离,2人被送医治疗。2日,武汉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挥部发布第10号通告,昨日一天,隔离人员就迅速增加到70人。送隔离居民的车辆排成队,医护人员忙个不停。社区安排的专车或的士司机,虽然身穿防护服,但医护人员也没有放过他们,不仅要进行消毒,还要登记下个人信息。
关闭空调
避免交叉感染
记者现场看到,酒店工作人员几乎全部撤离,只有易海涛和两名医护人员,另外一组正准备换班。后勤保障和物资都由区指挥部负责,其余的都要交给医护人员。
每天,除了登记、消毒、上报信息,医护人员还要统计两次隔离人员的体温。伙食由区指挥部统一配送,四菜一汤,荤素搭配保证营养,送到酒店后,由医护人员送饭到房间门口,他们还要兼职保洁清理垃圾。相比于隔离人员的百无聊赖,医护人员一天从早忙到晚,几乎不得闲。
怎么不请保洁人员?“之前花元一天请保洁,请不到。”易海涛说,他们人手有限,只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服务,很多条件可能不如家里,来这里主要是为了个人和家人健康。
在酒店隔离了一周,汉阳四新南路某小区保安陈师傅安心多了。同宿舍的保安同事确诊后,公司先把老陈分开隔离,可能会接触到来送饭的同事。第二天,社区就通知他们到酒店隔离。房间内备有物资,每天量体温报到群里,到了饭点,医护人员推餐车把饭送到门前,吃完把餐盒放在门口。家人在老家提心吊胆,每天发视频关心,可老陈自己看得很开,“病毒看不见,摸不着,我们自己要心态好。”
三名医护人员照顾数十名隔离人员,每天24小时值守,陈师傅非常理解和配合医护人员。一开始,他觉得房间有些冷,想开空调发现关闭了。医护人员说,为了避免交叉感染,空调和排风扇都不能打开。“所有的困难,都只是暂时的!”陈师傅说。
同在酒店的夫妻
从未见过面
在来到位于洪山区的这家隔离酒店之前,35岁的张虎(化名)夫妇走过了一段坎坷的求医之路。张虎说,1月21日上午,为了置办年货,妻子独自前往一家大型果批市场,几天后便出现了发热、咳嗽等症状,当时医院做了检查,诊断结果显示只是普通的病毒性感冒。然而,妻子按照医嘱服用相关药物,但症状仍是反反复复不见好转,更糟的是,由于放松了警惕,他本人也出现了轻微的症状。
意识到情况不对劲,1月26日张虎又带医院复查,妻子被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高度疑似患者,但接下来的三天里,他和妻子先后跑了5家医院,却都被告知没有床位。1月29日,他们找到了所属的张家湾街道,在工作人员的努力下,他和妻子于当天晚上入住了隔离酒店。
酒店的环境比张虎想象中的要好,一日三餐由工作人员进行配送,每天有专业的医护人员对他们进行医学监控,同时也提供有免费的治疗药物,酒店内每人单独一间房,他住在7楼的一间房,妻子则在5楼。在酒店的这些天内,他和妻子从未见过面,所有的沟通全部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