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里抗疫宾馆变医学隔离点,找到迅速转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需要大量的宾馆作为单间医学观察隔离点,并且要在简单、快速且不产生破坏性的前提下完成改造。改造中,复杂的改造流程不仅费时,更会增加院感风险。如能选择一种简单、高效、便捷的改造方式,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感染风险。基于此,我们结合实战中的一些经验进行分享。

文/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一、科学规划,精准设置分区

对于征用宾馆的选址,最好是选择人员稀疏、相对封闭的区域。

大部分宾馆可以分为单独垂直式和多栋平面式,针对这两种建筑群,我们分别设计了垂直转换和平面转换两套方案。

01

单独垂直式宾馆

在垂直布局的宾馆内,通常我们会划分限制区和非限制区两个区域。所谓的非限制区,则是外界可进入,无需特殊防范的区域。限制区则是需要穿着防护服,不能随意进入的区域。在限制区内,主要是两类人群,即工作人员和隔离人员。通常,工作人员生活的区域定义为清洁区,隔离人员所在的区域为污染区。对于这清洁区、污染区的垂直分布,建议根据人员数量,将清洁区设置在宾馆的低区楼层,污染区设置在宾馆的高区楼层。

在清洁区和污染区之间,需要设置缓冲区过渡。通常许多宾馆在改造过程中会选择在电梯前室设置缓冲区,这样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前室空间较小,不能满足缓冲区一脱区和二脱区功能分区要求,也不能满足在缓冲区洗手和洗澡的要求;二是前室无通风窗户,不能满足缓冲区设置的通风要求。

基于这样的情况,我们提出了改造方案。具体如图(横屏观看):

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五点的改造:

第一,在该宾馆的高区楼层(图例3)选择靠核心筒变边的消防楼梯和电梯前厅作为缓冲区。图中7层(图例3)和8层(图例4)的消防楼梯作为员工进入污染区和清洁区的楼层通道。如果清洁区有多层,则该通道通到最底层为止。比如,清洁区有两层,则通道可到达三层、二层,但是必须设置不可进去非限制区和污染区。

第二,在图例3中,七层的西侧作为污染区,与缓冲区之间需要加一道隔离,不能完全封闭,建议设计一道与消防联动的带门禁的门,用于突发消防事件。如果进入七楼污染区,需要通过另一侧的消防楼梯作为通道,从八楼走到七楼。

第三,另一侧消防电梯设置污物通道,从污染区可直通一楼,并可到达室外,室外门口设置医疗垃圾存放点。该通道作为医疗垃圾、标本污物运送通道,也作为被隔离人员入住通道。另外,要对其下面所有楼层电梯需做好封闭管理。

第四,清洁物资从一楼选择主楼梯中的一个梯,直接进入清洁区。这里的物资如果要进入污染区,需要经过7层的缓冲区进入污梯(电梯5)。

第五,员工从清洁区到污染区,图例2、3中,先从6层到7层,更衣之后进入缓冲区。员工从污染区回到清洁区,从7层电梯出后进入一脱区,该区较为宽敞,且通风。再到二脱区进入缓冲区,这里设计了4个淋浴区,可进行洗澡,洗完之后可通过消防梯回到6楼。

02

平面多栋建筑群

平面多栋建筑群的宾馆可以按人数选择独立一栋楼作为员工住宿的清洁区,其他楼设置为隔离人员住的污染区,每栋楼要求设计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入口为员工进出,要设置缓冲区,其中也要设置一脱区和二脱区,设置要求与垂直宾馆类似,即一脱区要具备通风条件,二脱区需满足淋浴洗澡的要求。污物出口作为医疗垃圾和标本的转送出口,也作为隔离人员进入隔离区的入口。

二、细致周全,做好其他改造

在宾馆的改造过程中,还涉及到消杀安全、监控系统、消防安全等其他改造问题,需要周全考虑。特别要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宾馆室内通道。通常宾馆的公共通道地面为地毯,存在消杀隐患,因此需要在地毯上面覆盖一层不易积存地板,建议塑胶地板,便于消杀管理。房间内如为地毯,时间较紧急的情况下则不建议改造,工程量较大,可终末消杀。

二是监控系统完善。监控系统的完善决定了是否能管好隔离人员进出房间。因此,在酒店各通道需要安装监控探头,并具备报警功能,可实现远程对话。如发现被隔离对象开门或者进入通道,报警功能要及时报警,并能语音警告和劝阻。如无报警功能,可临时增加带有无线功能的监控系统。另外,在一脱区也需要安装视频监控,主要用于监控员工穿脱防护服规范使用,也应具备远程对话功能。

另外,在宾馆的封闭过程中要兼顾到消防与防控的矛盾,在某种程度上,消防比防控更重要,如果消防设置不完善,会造成更大的灾难事故。因此,严禁消防门上锁,应改为门禁或贴封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2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