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初至今,一直在盛传艺龙和同程合并的消息。几经有限度的回应或者直接冷处理,真相扑朔迷离。尽管更多业界人士认为,事实基本成立,只是推进方式和途径还在磨合。不过,这多多少少道出了艺龙这几年来在OTA巨头间辗转的尴尬和乏力。“价格战”作为昔日的灵丹妙药,正在失效年,艺龙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时隔一个月,Expedia成为了对艺龙股权占比达52%的控股股东。收购艺龙是Expedia布局中国市场的炸雷式动作,可见其对艺龙寄予了厚望。就当时的情况而言,Expedia的做法合乎逻辑,因为艺龙发展势头正健,表现得生龙活虎。艺龙专注并且深耕酒店领域,以酒店业务为核心竞争力,发起了几次颇具影响力的价格团战,其酒店收入仅次于携程,在当时也因此常被称作行业第二,可谓意气风发,以舍我其谁之姿向行业头把交椅冲刺。从年到年,携程和艺龙之间开展了长期的价格拉锯战。到年初,艺龙的酒店预订量直逼携程的一半,大挫携程的士气,时任艺龙CEO崔广福针对携程的酒店市场争夺战的战略决策相当奏效。此后,梁建章的出山力挽狂澜,以对手最擅长的方式将对手击溃。这场长达五年的价格战没有真正的赢家,双方都损失惨重,只是连续的年度亏损让艺龙失去得更多。尽管艺龙有苦撑的迹象,但“痛并快乐着”基本接近当时的状态,倒是大股东Expedia渐渐坐不住了,携程于年5月联手腾讯和铂涛收购了Expedia持有的艺龙的股权。收购完成后,携程持股占比37.6%,成为第一大股东。与其和竞争对手厮杀,倒不如把他培养成得力的合作伙伴,对于这一点,携程了然于心。携程针对的是中高端的商旅用户,相比之下,艺龙依靠更低的价格吸引了大量的价格敏感型、三四线城市的用户,这也是携程市场布局中的弱势,可以以此来对抗去哪儿、同程、美团等。更何况在当时的国内市场,价格战几乎可以说是屡试不爽。然而,时至今日,OTA所处的环境已然发生了变化。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曾认为,尽管价格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但是反对一味地低价竞争。如今依靠打价格战再去对标国际OTA巨头,很难实现,更无法满足普通游客日益增长的对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中国,还是要有自己的市场自信。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在品橙旅游之前的采访中说道,“携程收购艺龙、又合并去哪儿之后,价格战告一段落。OTA虽然竞争依然激烈,但是趋于理性化,市场上也没有再出现类似于之前携程和艺龙、携程和去哪儿之间的那种大战。”无序的、疯狂烧钱的竞争让资本难以承受,价格战大有退出历史舞台之势,艺龙又该何去何从?携程的战局中,艺龙正沦为鸡肋式棋子艺龙早已失去了携程当初收购他时的战略意义,这仿佛成为了业内公认的事实。携程本身想要与Priceline分庭抗礼,自然会寄希望于通过收购的艺龙来对标Priceline旗下同样专注于酒店预订的Booking.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6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