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3月,又有一批重要的法律法规开始正式实施,其中,一项法规与绝大多数人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引发广泛热议。
近年来,“大数据杀熟”、流量造假、诱导沉迷等不合理应用,让大家苦不堪言。为此,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3月1日起正式实施。
规定明确要求,各类短视频平台、电商平台、社交平台及餐饮外卖平台等互联网公司,要保障用户的算法知情权和算法选择权。针对“大数据杀熟”,任何平台不得根据消费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利用算法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施不合理的差别待遇。
针对雇佣网络水军、流量造假、刷量控评、鼓动饭圈互撕等乱象,《规定》要求,不得利用算法操纵榜单,控制热搜等干预信息呈现。同时,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还应当坚持主流价值导向,积极传播正能量,保护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的权益,不得利用算法推荐服务诱导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通俗点来说,以后大伙点外卖、打车、订酒店时,都不会被平台“杀熟”,进而付更多的钱;刷微博等平台时,不会再被各种低俗娱乐新闻烦扰。同时,各位家长也不用担心,自家小孩会被诱导沉迷网络。
《规定》的实施,犹如给大伙注入一剂“强心针”,相信有了各种规范约束,势必能给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黑手”戴上紧箍咒!
大数据时代,算法技术的广泛应用,让公众在互联网上“裸奔”。
仔细想想,只要点开看过的信息,类似的内容就会不断推送;在购物网站买了一件商品,便接二连三接到类似商品的广告推送;上短视频平台看了某条视频,同类视频便纷纷涌到眼前。
根据北京大学互联网发展研究中心与互联网公司联合发布的《中国大安全感知报告()》显示,有七成受访者感到算法能获取自己的喜好、兴趣从而“算计”自己,近五成受访者表示,在算法束缚下想要逃离网络、远离手机。
这些还只是信息攻击,就已经让大伙焦虑不已。然而,更“可怕”的是,一些企业会利用个人信息搞大数据“杀熟”,对不同群体进行差别定价,实行“价格歧视”。
去年,抖音大V
村一长公开爆料,作为某在线旅游平台金钻会员的他,在订购酒店时比普通会员要贵-不等。为了证实该平台搞“区别对待”,他在一次直播中,让粉丝共同打开丽思卡尔顿,同样的一天同样的房型,却发现价格出现元和元。针对此事,“村一长”拨通了平台投诉部门主管的电话,但对方却将这种大数据“杀熟”,甩锅给系统故障。后来,该抖音大V再次通过不同的手机,查询了多家三亚酒店价格,发现金钻会员和普通会员依旧存在差价,且差价均高达多元。
由此看来,系统故障根本站不住脚。
这样的案例在网上同样比比皆是,不仅这些“大V”们,普通人也是深受其害,去年,浙江省胡女士就以采集其个人非必要信息,进行大数据“杀熟”等为由,将该在线旅游平台诉至法院,最终胜诉!
关于大数据“杀熟”,算是一个司空见惯的问题。
除了旅行住宿外,日常生活中也比比皆是。同时同地打同类型车到同一目的地,熟客反而收费更高。另外,很早之前,有不少用户发现,用iPhone打车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要贵于安卓手机。
这并非胡诌,除了个别用户亲身验证外,去年,复旦大学研究院出炉了一项研究成果。研究表明,iPhone打车确实更容易打到收费高的舒适性以上的车辆。优惠券上,苹果手机用户平均只能获得2.07元的优惠,低于非苹果用户的4.12元。
这无疑验证了网约车App中,“苹果税”专杀苹果用户的存在!
无独有偶,外卖平台也出现了此类乱象,同样的送餐时间、地点、订单、外卖平台,会员却比非会员多付钱。
年12月,自媒体
漂移神父发布了一篇名为《我被美团会员割了韭菜》引发热议。该作者称,在美团上的同一家店铺、同一配送地址、同一时间点单,会员账号的配送费为6元,而非会员账号仅为2元。不仅是一家店这种情况,附近几乎所有外卖商户的配送费都有会员与非会员的区别,其差价在1~5元不等。
不解缘由的他,向客服投诉了该事,本以为能得到妥善解决,谁知魔幻的事情又发生了。当再次尝试下单后,虽然美团会员账号的该店配送费降低到了4元,但仍然高于非会员的两元。
这种明晃晃的猫腻行为,惹怒了作者,由此诞生了上述文章。文章刷屏后,很快得到不少网友响应,大家纷纷在留言区诉苦自己的“悲惨史”。
甚至还有网友发声,对美团其它“隐藏圈钱”进行了吐槽。
舆论的压力,迫使美团不得不站出来回应,但结果只归结于“位置缓存”,并不承认是大数据杀熟。
说到外卖平台问题,不止消费者,就连骑手也无奈中招。
年9月,一篇名为《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