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专业招生于年,前身为招生于年的旅游经济专业,此后曾经历年调整为旅游管理专业、年调整为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方向)两次变动。学制四年,学生毕业后获得酒店管理专业管理学学士学位。年起本专业与旅游管理专业一道实行大类招生、专业培养的教育模式,学生在入学后前两年按照旅游管理类大类招生和培养,在大学二年级下学期根据学习成绩和其他综合条件自主优先选择专业,并于三年级开始实行专业分类培养。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现实需要和时代发展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系统的专业知识,适合在酒店及相关企业、事业和政府管理机构从事中高级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学生毕业后,除了可通过考研、出国留学继续深造外,还可报考国家公务员,在国际或国内酒店集团、大中型酒店企业及相关企业或组织或机构的服务管理岗位或有关专业技术岗位从事基层管理工作,并逐步走上中高层管理岗位。
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综合能力养成与专业核心能力培育兼修并重的策略,通过结构化课程设计,将课程导向“宽口径、厚基础”的顶层设计理念。其中,旅游管理类专业导论、酒店业导论和旅游研究方法等课程,旨在打造学生的核心专业理念和理论功底;酒店住宿管理、餐饮管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酒店管理会计、酒店财务管理、酒店营销管理、酒店信息管理、酒店运营管理、酒店督导等课程,旨在巩固专业核心能力,拓展酒店及接待业企业管理学科的知识面;统计学、财政学、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等十余门平台课程,旨在打造学生综合发展能力;数学、外语、汉语、艺术欣赏、逻辑学等公共课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自然和人文学科综合素质。通过全部课程学习,学生既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广博的知识视野、
深厚的专业功底,也掌握了必要的操作技能,养成了很好的适应社会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经过此前近20年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经验的积累,酒店管理专业在此基础上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了解行业人才需求、具备酒店业管理综合知识的优秀师资队伍,并形成以酒店企业综合经营、资本运营、酒店财务管理为核心专业能力的学科特色。这一优势和特色已经通过现有学士、硕士及博士教育平台得以体现,并借助于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基础理论研究基地、辽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大连旅游产业发展研究所以及与高星级饭店企业(集团)联合构建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得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