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来袭,隔离酒店
成了留观人员临时的“家”。
医护、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冲在一线
给予最贴心的照料。
而在另一战线上,
鲜有人知道,
每个规范隔离酒店,
仅用一、两天改造而成。
一群“夜猫”为此“三班倒”连轴转。
改造、验收、运作,
工作千头万绪,
在有序运作背后,
“操盘手”竟是一位“淡定姐”。
-日均接个电话-“家人基本打不进来”一包饼干、一瓶牛奶,两分钟搞定早餐后,区卫健局政策法规与职业健康股股长刘叶凤的电话再没停过。
此时,只是上午8时半许,可刘叶凤一早已接了近二十个电话。
疫情来袭,她临危受命,成了隔离管理工作专班联络员。说是联络员,她俨然成了“大管家”。
跟进隔离酒店改造进度;沟通隔离点应急改造标准;组织职能部门、专家验收;协调留观人员转运;督促隔离酒店核酸检测工作;回复特殊诉求......她在大家看不见的角落,已足足奋战了13天。
日均接余电话,回复、发送上千条信息;一人对接超10个部门,工作纪要写满一页又一页。小斗注意到,只要一停下来,她首要动作便是喝水。可是没喝上几口,下一个电话又来了。
“家人的电话基本打不进来,接近春节家里的事都顾不上了,幸亏家人支持和理解。”电话不断涌入,采访反复被打断,小斗尝试了解更多细节,可每个问题,刘叶凤只能只言片语地回答。
-波澜不惊背后-“冷静才能稳住”要说多方协调和精准回复,考验耐性和专业水平;那面对面的验收和现场处置,则考验抗压力和应急处置力。
每间酒店环境、结构、设备设施不一样,需实行“一酒店一方案”。如何划分“三区两通道”,理清“一脱间、二脱间和缓冲区”的设置,并非易事。多部门协作,刘叶凤是统筹者,也是“和事佬”。
一方面施工人员三班倒连轴奋战高压运转,另一方面因部分施工不符合专业规范或需重新整改,在高强度运作下,争议、矛盾、分歧随即而来。
只见当施工人员和验收人员意见不合时,刘叶凤总能以柔化刚。一一记录存在问题,立马沟通解决。多次面对质疑,她仍一脸沉静。“越是乱的时候,我越不能吵。只有冷静,才能稳住”。当小斗问及,是否心有委屈时,尽管眼有泪光,她脸上却依旧保持波澜不惊。
-凌晨2点下班-“算早了”完成第二家隔离酒店验收,已是当天14时55分。
这时,她才吃上今天第一口热乎饭。午饭十分简单,只是在隔离酒店外吃了一顿青椒炒肉的外卖。期间,刘叶凤仍然在接打电话,轻蹙眉头,神情专注。
饭后立马赶回单位,她又接到新任务。必须在限定时间内,完成部分疑问和诉求的答疑。来不及喝上一口水,她又忙开了。
深夜11点45分,室外一片漆黑,可刘叶凤的办公室依旧亮着灯,她和同事们还在工作。“快忙完了,估计今天2点就能下班,算最早的一天了。”眼看工作快收尾,刘叶凤身旁的同事打趣道。
高强度连轴转,当小斗问及仍在忙碌的刘叶凤,累不累时,她却说:“说不累是假的,但我们一定要咬牙坚持,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最大化地去消灭它。”
无论再忙再累,电话里,刘叶凤却习惯最后轻轻跟对方说一声,“加油!”
在大家看不到的角落里,
无数无名英雄们,
像刘叶凤一样,
默默付出着。
再大的困难,再大的压力,
他们都咬牙硬扛着。
一切沉着、淡定,
皆因心中有执念,
同心抗疫,一定能赢!
点击下方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