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萱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朱娟娟雷宇
兼顾新冠感染重症救治与专科疾病治疗需求,开展线上线下一体化诊治……当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医院综合施策,全力做好重症患者救治工作,坚守“国家医疗队”使命与担当。
全院一盘棋,“尖刀连”再请战
“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不拒收任何一个患者!”今年10月起,医院把汉口院区宝隆广场门口的部分空地加建成发热门诊,留观床位增加一倍多。
12月初,该院三个院区发热门诊接诊量激增,短短两周,日门诊量由几十人增长到超两千人。医院疫情防控工作管理组工作方案中,多次强调“要进一步强化全院统筹协调,优化资源力量配置,全力保障重症救治工作”。
“基础病重的患者,以专科收治为主;感染新冠的重症患者,以呼吸科、感染科以及重症医学科收治为主;慢病、复诊患者等,鼓医院线上问诊。”面对复杂的就医形势,医院迅速理清患者需求,分类满足。
医护接待患者。医院供图
为全力保障医疗救治工作,该院从呼吸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等专科增派医护力量支援发热门诊。同时多举措保护医护人员,如提供酒店住宿、专车接送等,以提高到岗率。
“关口前移、多学科合作、精细化管理”,是年医院重症救治“尖刀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的重要经验,被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发文推广,即重症救治“同济模式”。如今,“尖刀连”再集结,包括插管队、护心队、ECMO队、护肾队、CRRT(透析)队、护肝队、护脑队、康复队、儿童救治队、孕产妇救治队在内的10支重症专业救治团队,随时准备支援各专科医疗的救治工作。
“开通绿色通道!”
“马上气管插管!”74岁的陈先生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多种基础疾病,一周前出现发热、气喘等症状,送至医院急诊科时已经昏迷。
急诊科医护人员迅速抢救,进行气管插管。但在纯氧条件下陈先生血氧饱和度仍然低于80%,死亡风险非常高。经多学科会诊,陈先生被送入ICU病房进行救治,目前生命体征逐渐趋于稳定。
救治现场。医院供图
急诊科是急危重症患者最先收治的科室,也是病种最多、抢救任务最重的科室。12月以来,发热患者激增,加之冬季心脑血管等疾病高发,医院急诊科已经迎战了数次重症高峰。目前,急诊科每天接诊患者超例,其中重症患者较多,大部分重症患者年龄偏大、基础疾病较多,需要呼吸支持等。
“像陈先生这样的重症患者很多,我们救治压力的确非常大,但就是在这样的高压下,急诊科没有发生一例医疗差错和纠纷。一是靠我们团队的救治能力,二是特殊时期,患者及家属也比较体谅我们。”已经连续上班22天的急诊科副主任冉晓介绍。
“重症救治一定要用好多学科和专家团队力量,畅通绿色通道和急救衔接!”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刘辉国教授所在的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自12月5日起,就成为武医院。至12月24日,中法新城院区已收治名新冠感染患者,其中年龄最大的岁,最小的14岁,目前近1/3患者已康复出院。
紧急上线发热专区,在线服务20余万患者
“近期许多患者咨询新冠相关的症状。”每天中午,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郭威会趁着午饭前的间隙,在医院线上问诊号。对于咨询备药的患者,郭医生在线上开了应急用药处方,药房很快就可以看到这个处方,并按要求配药、装包、快递,患者足不出户就可收到药物。
医院互联网医院在年获批,通过“掌上同济”App和医院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