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武汉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从1月23日“封城”到4月8日“解封”这76天之间,在武汉的人们在12时辰的不同生存状态,构成了这段武汉抗疫史的历史切片。
子时,即23时至次日1时,又称夜半或未央,是两天的临界点。子时,意为孕育。
4月6日子时,陈佳欣从朋友家拍摄的武汉夜景。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夜至子时,静无人语。
李智伟趴在火车餐桌上,车厢里灯光昏暗,他眯一会儿,醒一会儿,看到很多无座的乘客蜷缩在地上。这是一个难熬的夜晚。但只要再坚持11个半小时,车到武汉,他就可以坐上到安康的车,赶在除夕中午到家。
此时,陈佳欣正在武汉朋友家中休息,这是她第一次来汉旅行,做了很多攻略,想去黄鹤楼、户部巷、欢乐谷……她刚买了件红色羽绒服,觉得喜庆,有年味。
4月6日子时,李智伟在武汉硚口区住处拍摄的夜景。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周薇守护在大弟弟病床前。弟弟脑出血,医院重症监护室住院,她和丈夫从陕西过来看望,想等弟弟好些了,再回去。
这天是1月22日。再过3个小时,一则轰动全国的消息将会发布:1月23日10时起,武汉“封城”。
城里城外,无数人的生活因着这场突然的封锁发生改变。有人只是碰巧路过,有人没来得及离开,有人只想短暂逗留……他们被困在这个并不熟悉的城市,熬过寂寞、焦灼、恐惧,熬过子时最深的黑夜,终于等来了76天后的“解封”。
回家的日子,到了。
封城:突然而至
下火车的时候,李智伟发现有些不对劲。
往日人潮拥挤的武昌火车站,1月23日上午,清冷了许多。
早上7点多,火车上,李智伟听到有乘客说,武汉马上要封城了。他一阵懵,不太相信。新冠肺炎的新闻,他看到过,总觉得没那么严重。票都买了,总不会不让上车吧?
车厢里,到武汉的乘客,有的提前两站在江西下车了。
10点半下车后,他直奔武昌火车站进站口,发现已经贴了封条,有工作人员在值守,说不能进去了。
很多乘客和他一样懵,围着工作人员问要封多久,还有人因焦急而语气激动,质问为什么走不了,工作人员说他们也没办法。
弟弟埋怨他,为啥不买早一天的票。他原本准备买1月22日到武汉的票,发现只有站票,23日的有座位,便推迟一天。阴差阳错下,成了走不了的人。
中午,他和弟弟在火车站广场吃盒饭,一人买了个N95口罩,15块一个。他们不敢走远,心想政府也许会安排车辆安置他们。
外面太冷了,晚上,他躲进售票厅。里面坐着20多个和他一样的滞留者。
有人提议,去相关部门问情况,问他要不要去。他不想去。几个人留下行李让他们看守,其他人接二连三地跑去了。
当晚,回来拿行李的人说,政府让他们去救助站,问他去不去,李智伟心想:救助站?那不是流浪汉去的地方?不去。
他和弟弟从垃圾桶里翻出旧纸箱,拆开铺地上,衣服披身上,靠墙坐着。到晚上11点,闭着眼,还是睡不着。几个不怕冷的,蜷缩着躺地上睡。
一夜难眠。第二天一早,车站工作人员让他们离开。李智伟不死心,坚守到中午,还是没等来安置的消息,车站没剩几个人了,只能先找旅馆。
旅馆不好找,车站附近的很多关门了,最终找到一家重庆人开的小旅馆,夫妻两也是滞留武汉回不去。为了省钱,李智伟和弟弟住最便宜的房间,60块一晚,除了两张单人床、一张小桌、一台坏了的电视,什么都没有。
李智伟在广东揭阳工厂做临时工,干了10多年,一直住块一个月的租房。眼下旅馆环境虽差,倒也能忍。
除夕夜,他们是旅馆唯一的客人,一人吃了碗泡面。老板送了盒巧克力给他们。洗漱后一下入睡。
李智伟在武汉街头。
陈佳欣睡不着。这是她第一次在外过年。武汉之旅计划了很久。1月20日来之前,武汉的朋友说肺炎不严重,她也没在意。
21号,她和朋友去逛街,买过年衣服。街上热热闹闹的,没什么人戴口罩。到第二天,铺天盖地的信息,都在说肺炎危险,她不敢出门了。
1月21日,陈佳欣还和朋友逛街买衣服。
刷到封城消息后,她心想,不会这么倒霉吧?安慰自己,按原计划,1月30号应该可以走了。
周薇也觉得,应该不会封很久。她和丈夫1月19号到武汉,看望脑出血住院的弟弟。弟弟医院重症监护室,她和弟媳轮流照顾了几天,想着等弟弟情况好转,再回家。
两个女儿留在陕西老家,15岁大女儿照顾5岁妹妹。武汉封城后,被接到亲戚家。
他们走不了,只能继续在酒店住着。最早是医院附近,没住两天关门了,换了一家,住两天,又关门了,大年初一,到处找酒店,才找到一家,一间房就要元。
和周薇一样,多位滞留者加入名为“滞留武汉的外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