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疫情一夜刷爆朋友圈,中秋国庆还能出去

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看的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中秋国庆节马上来临,各地跨省游也陆续恢复,但是福建突发疫情,令很多人担心:“十一”前疫情能控制吗?假期还能愉快出去玩吗?听听专家怎么说。

图为近日在三亚天涯海角旅游区嬉浪的游客。 游建行摄

旅游板块全线下跌

就在很多人准备在中秋国庆节外出旅行、回乡探亲时,福建莆田发生疫情,让不少人心头一紧:放假前发生疫情,难道双节出行要泡汤了吗?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9月12日0—24时,新增本土病例22例,均在福建,其中莆田市15例、泉州市6例、厦门市1例,含2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均在福建)。

在此次疫情发生前,国内旅游市场正在稳步复苏,北京、上海、广东、山东、四川、内蒙古、海南等多地恢复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经营业务。市场预计,暑期以来被压抑了的出游需求有望在中秋和国庆期间得到释放,但是现在又来疫情,旅游出行或多或少受到影响。

这种担忧情绪体现在股市上,9月1日,A股旅游板块全线大跌,长白山、西藏旅游、桂林旅游、西安旅游等跌停。

夜游黄果树瀑布。瞿宏伦摄

退票情况怎么样?

按照文旅部的要求,对出现中高风险地区的省(区、市),立即暂停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该省(区、市)跨省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不组团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旅游,不承接中高风险地区旅游团队,不组织中高风险地区游客外出旅游。

9月12日,广州市疾控中心发出紧急提醒:非必要不出省。

目前,一些人已经取消了去福建旅游的计划,有网友吐槽“行程表都做起来了,结果福建发生疫情,没完没了了吗?要夹缝中旅游吗?”

记者从多家在线旅游平台获悉,受到福建疫情影响,确实产生一些退票,但是范围较小。

去哪儿对中新网记者表示,从平台上看,因疫情的退票影响范围仅在厦门和泉州,对全国的出行影响较小。目前,影响全国出行的因素主要为台风,目前退票影响达到上周同期的2倍左右。

国庆前疫情能控制吗?

据央视新闻报道,国家卫健委派出的赴福建工作组专家判断,目前莆田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后续在社区、学校、工厂等人群中继续发现病例的可能性高,疫情存在外溢风险。

不过,专家们研判,只要充分运用此前积累的常态化疫情的成功经验,确保各项措施和各个环节落到实处,疫情规模有望在国庆长假前得到控制。

9月5日,游客在北京环球度假区的标志性景观前拍照留影。中新社记者易海菲摄

双节能出去玩吗?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唐晓云对中新网记者表示,福建疫情尚处于可控范围,会对消费者出游信心产生影响,但影响主要在福建省内。

唐晓云指出,目前,各地都非常重视旅游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疫情防控,分级防控措施已经常态化,加之中秋为小长假旅游活动以本地游和周边游为主,对跨省游影响较小。国庆期间的情况,需要视福建疫情防控情况再做研判,但总体来看,不至于影响旅游市场整体复苏态势。

在她看来,各地本地游和周边游市场的发展,北京服贸会、中阿博览会、广东旅博会等各种文旅相关展会正常开展,以及环球影城开园等积极因素,对市场信心有很好的正面激励作用,也证明了旅游市场的需求旺盛。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9月7日提醒,公众在出行过程中依然要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保持一定的警惕性。另外,在假期期间,对于聚集和聚会,我们不提倡,尤其是不允许大规模的聚集。公众在出行之前,去目的地时要了解目的地的疫情防控等级,如果是中高风险地区就不能前往,如果您所在地是中高风险地区,也不能出行。(记者李金磊)

仿佛一夜间,福建疫情就刷爆了朋友圈。

这一轮疫情不仅爆发得突然,而且传播速度也让人瞠目结舌。

9月10日,福建莆田市落实“适时抽检”工作中,在仙游县发现第一例感染者。

随后,短短三天中,福建仙游本土疫情传播链增至66人。

而就在今天上午,厦门发现两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

其中一人,是莆田市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当事的医院,紧急实行封闭管理,暂停门诊和急诊。

目前,莆田要求在莆人员原则上非必要,不要离开本市。

厦门市思明区,也迅速对部分区域封闭管理,同安区则要求居民非必要不得离开管辖区域。

同时,福建2地列入高风险,新增5地为中风险。

2.47万人居家隔离。

上一波南京疫情才刚刚平息,扬州在前两天才降为全域低风险地区,福建疫情又接踵而来。

不过96个小时,已波及莆田、泉州和厦门三地,整个福建省都开始紧张起来。

截至目前,莆田仙游县疫情的病毒基因,已经初步判定为德尔塔毒株。

国家卫健委派出工作组,已经抵达福建。

但这波疫情,有着怎样的传播链,还会有多少本地,和外地感染者被检出,一切尚不可知。

截至目前,本轮疫情莆田累计确诊59例,整个福建累计确诊例。

形势比我们想象中更加严峻!

本轮疫情,有一个疑似的“一号病人”林先生。

据人民日报客户端梳理的传播链条图,林先生首先将病毒传染给了儿子,儿子再在学校传染给同学,同学再回家传染给自己的父母。

而林先生之所以可能是源头,是因为他是新加坡入境人员。

林先生8月4日自新加坡从厦门机场入境,在厦门定点酒店集中隔离14天后,于8月19日点对点转运至集中隔离点,集中隔离7天后,8月26日起实行居家健康监测。

21天的集中隔离过程中,林先生共进行了9次核酸检测和一次血清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9月10日,新冠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

此时,距离他入境已经过去了8天。

虽然林先生严格执行了防疫规定,但就因为入境者身份,他和亲属遭到了铺天盖地的网暴。

有媒体报道,林先生曾“跨市流动”,到过泉州市泉港区界山镇,这一点成了无数人攻击他的靶子。

“跨市”听起来很严重,但其实,他所在的枫亭镇和界山镇地理位置上毗邻,两地车距只有十来分钟。

而且,据他在界山镇的亲属说,林先生过去,就是见见长辈、吃个饭。

他们没想到,9月10日,一条关于密接者的信息在网络流出,包括林先生亲属的身份证号和手机号。

自那天开始,他们频繁接到骚扰电话。“我的电话都被打爆了,也不知道是谁,现在有些电话都不敢接,还有人打电话来骂。”

说实话,看到林先生和家人被网暴,觉得特别悲哀。

他做错了什么呢?他全程配合隔离和检测政策,只是在隔离结束后去十几分钟车程的相邻村走了个亲戚,就要被骂成祸害一座城的“毒王”?

还有人说他,明知道国外疫情那么严重还往国外跑,无知、愚蠢。

说这话的人没有想过,如果可以舒舒服服地待在家里,守着老婆孩子热炕头,谁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国外?

林先生去新加坡,不是去旅游的,而是去务工。

在福建一些地方,出国务工是很常见的现象,而且常常不是临时出去,都是一去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非常辛苦。

林先生在不知道自己携带病毒的情况下,首先传染的是自己的家人,谁会比他更自责,更难过?

可现在,不仅他被骂得体无完肤,连替他说句公道话的人,也被定义为“装圣母”。

很多人问,为什么不能延长集中隔离的时间,比如直接隔离两个月?

有专家解释过这个问题,目前,存在“超长潜伏期”的可能性不大,反而在隔离点可能存在感染风险。

延长隔离时间,不仅会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对疫情防控也未必能起到积极作用。

看着这让人寒心的一幕幕,不得不感叹,真的不是每条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有人被时代的灰尘压垮,有人因为自己的生活被影响,疯狂迁怒于无辜的受害者。

可这样的迁怒,对改变现状,一点用处都没有。

只会使得人人自危,加大未来的疫情防控难度。

在疫情常态化的今天,出现零星确诊,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甚至很多时候,一个人患病,会导致整个城市的震荡。

如果是在明知自己来自中高风险区,或者已经出现症状的情况下还到处乱跑,隐瞒行程,故意传播病毒,那么理应承担法律责任和道德谴责。

但是,如果不知道自己携带病毒,每天正常地生活,只是无意将病毒传播了出去,那么,他不该受到任何谴责。

因为,这样的厄运,随时会降临到我们任何一个人身上。

他们没犯任何错误,只是不幸版的我们自己。

病毒不断变异,传播力和狡猾度都大幅提升,谁能保证,这个恶魔不会在自己身边悄悄潜伏,自己不会是那个倒霉的人?

如果不幸发生,你希望得到的,是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还是理解与宽容?

落在无辜受害者身上的每个拳头,最后都会回到我们自己身上。

自始至终,我们要隔离的都只是病毒,而不是爱。

人与人之间真诚的信任、坦荡,才是病毒的终极克星。

莆田的这次疫情,有一个令人颇为惊心的细节。

作为本次疫情疑似源头的林某(病例6),在入境后21天的集中隔离中,经9次核酸检测和1次血清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等到9月10日确诊,已经过了整整8天。

而且经过福建省疾控中心对部分病例标本进行基因测序,结果初步判定为德尔塔毒株。

“德尔塔”病毒我们早已不陌生,今年以来,多个省市都有这支变异病毒的感染者。

它具有病毒载量高,传播力强,核酸转阴时间长,发病症状不典型,容易出现重症等特点。

这一次的“超长潜伏期”,再次让大家感到背脊发凉。

庆幸的是,在腾讯医典科普官,丁香医生签约专家

阿源老师的答读者问中,可以得知,这是一种特例。

而且由于我们严格的筛查制度,这样的特例才能够被发现,不至于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但是病毒变异问题却不得不重视。

从年以来,新冠病毒已经衍生出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拉姆达等变异毒株。

《生命时报》的调查指出:

变异病毒的传染性比标准病毒更高,感染症状存在隐匿性。

再加上如今国外疫情依然比较严重,感染人数多,新冠病毒自然获得了更多突变的机会。

也就是说,因为新的变异毒株还可能出现,短期内我们无法真正消灭病毒。

那么面对如此狡猾的新冠病毒,我们是否就束手无策了呢?

在张文宏医生7月29日的那篇微博里,其实我们能找到一个明确的方向:疫苗。

“注射疫苗后可以有人感染,像南京,广州,都有人在注射疫苗后感染。但如果不打疫苗,感染的人数可能会更多。“

“未来哪怕我们每个人都打了疫苗,新冠仍然会流行,不过流行的程度会降低,病死率可以降低。”

没有人愿与致病的病毒共存,但凡事都要遵循客观规律。

从人类抗击传染病的历史来看,天花病毒,是迄今为止世卫组织认定的世界上唯一一种被人类消灭的病毒。

但是人类和它战斗了多年,直至发明疫苗,到20世纪80年代,才真正战胜天花。

中国医学科学院王辰院长在央视直播间说过:

“真正的防控这个疾病最强有力的生产力一定来自科学研究,对于科学规律的认识和科学方法的发明发现。”

在疫苗完善,特效药出现之前,我们必须做好和病毒长期斗争的准备。

第二,风险降低了,我们就可以放松了吗?

莆田疫情后,我去知乎上翻了翻大家的评论。

看到下面一串忧心忡忡的留言:

因为当地没有病例,很多地方都已经放松警惕。

即使挨着疫区,很多人却还是抱着不关我事的态度,我行我素。

扪心自问,你有多久没戴口罩了?

是不是觉得打了疫苗,就可以往人堆里钻了?

是不是感觉低风险区,就不用扫健康码了?

说一个最近发生的故事。

8月16日,河南焦作,一红衣大妈嫌扫健康码麻烦,硬闯大楼。

负责防疫工作的保安小哥上前阻拦,红衣大妈伸手就要扇人。

保安小哥尽忠职守,毫不退让。

没想到大妈武力值惊人,抡起手提包就是猛挥。

最后一巴掌,把保安小哥打倒在地。

再说另一件“啼笑皆非”的案例。

上个月,上海松江升级为中风险地区。

防疫人员在正在对该区域内的市场进行防疫处理,并为该区域内的滞留的人员发水和食物等应急物资。

气氛很是紧张。

但是一群吃瓜群众却围上来看热闹。

一个晨练的男子,甚至不顾危险地使劲往里凑,最后越过警戒线。

转眼绿码变黄码,跑步跑进了隔离点。

针不扎在自己身上,永远不会感觉到疼。

没有人愿意感染病毒,但是如果防疫不能成为一种习惯,我们在战胜病毒的路上就会走得很艰难。

所以张文宏才会在南京疫情时一再强调:

“目前这个阶段最需要冷静,严格遵循防控策略,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尽量少出门,让城市慢下来。逐步逐区完成核酸检测,最差的时候就会过去。”

“未来各国均要面对的是疫苗降低了病死率与疾病的传播,但是非常重要的还有市民的防控意识,国家的公共卫生体系(医院和疾控)的力量,才能最终达到与病毒的和谐共处。”

在彻底消灭新冠病毒之前,每个人都应该有“病毒在身边”的意识。

这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实事求是。

沈阳疫情后,自私无视规则的人,正在变少;

石家庄疫情后,乡村的疫情防控力度空前加强;

这一次福建疫情后,期待也不要再有爆发在学校里,尤其是中小学里的疫情。

接下来的秋冬,疫情也许还不会结束,还有反复。

但无论如果,都请提前替孩子肩住沉重的疫情,让他们健康开心度日。

他们的手还太小,放不了太多。

希望校园内外的疫情防控举措,再周到与完备一些;

希望不再有校园里的感染与传播;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有免于伤害的幸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2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