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住酒店,除了在乎钱,更在乎服务和安全,这其中必然包括个人信息的安全,恐怕这也是很多旅客不惜多花点钱住档次更高的酒店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正如前几天炒得沸沸扬扬的五星级酒店也普遍存在卫生隐患的新闻,很多高档酒店在保护个人隐私上同样问题多多。
图片:李嘉
万豪国际集团11月30日发布的公告称,今年9月10日及之前喜达屋酒店预订数据库中的宾客信息曾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被访问,最多可能涉及约5亿名客人。其中3.27亿人的信息包括,姓名、地址、电话、生日、护照号码、预定日期等,甚至部分人的支付卡号和支付卡有效期等同时遭到泄露。作为在全球拥有特许经营超过家酒店,客房总数达万间的“巨无霸”,其中中国旅客的信息数量定然不在少数。数量之巨、波及面之广,随之而来的危害之大,不难想象。
与之前很多酒店的问题“被曝光”,甚至之后“打死不承认”或者“强力攻关”相比,万豪这次是主动“自曝家丑”。然而,万豪非但没有赢来谅解,反而遭受了更多的质疑。因为,年便出现信息泄露。是4年后内部安全工具才发出警报,还是4年里一直遮遮掩掩实在捂不住了才不得已承认?规模越大的公司,越要经受更严格的质询,这既是大企业应有的责任,也是无数被汽车、手机等国际巨头坑过多次的惨痛教训。
但无论是技术原因,还是主观故意,万豪都无法摆脱责任。形同虚设的安全工具4年里有没有针对“魔高一丈”的黑客手段进行“道高一尺”的升级更新?未经授权的第三方访问为何迟迟没有引起重视?盈利是企业第一要务,但置旅客信息保护于此等不重要的位置,万豪眼中的顾客谈不上“上帝”。对那些信息泄露期间入住过万豪的人而言,恐怕绝没有其